去年9月8日,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敷尔佳)首发上会,此次IPO该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008万股,拟募资金18.97亿元,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品牌营销推广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报告,2020 年,敷尔佳贴片类产品销售额为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第一,占比21.3%;其中医疗器械贴类敷料产品占比25.9%,市场排名第一;功能性护肤品贴膜类产品占比16.6%,市场排名第二。也就是说,此次敷尔佳成功过会,意味着A股“医用敷料”第一股即将诞生。
此番拿到上市“门票”可谓不易。早在2021年9月,敷尔佳就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但在同年12月31日,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
而此次敷尔佳之所以能够圆梦,一方面,与渠道以及营销创新不无关系。敷尔佳很早就利用了经销模式将医用敷料产品从公立医院销售推广到院外医疗机构、美容机构、连锁零售药店等终端渠道的企业,由此拓宽了产品的触客范围。
另一方面,则在于敷尔佳的网红特质。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敷尔佳以16.5亿元的营收规模,高于以医用敷料为主营业务的巨子生物和创尔生物;但远远不敌以化妆品为核心业务的贝泰妮、华熙生物和珀莱雅。然而,在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81.95%,与核心同行贝泰妮、创尔生物、华熙生物等公司相比,高出一大截。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6.50亿元,归母净利润8.06亿元,净利率高达48.85%。
不过,在一片向好之下,敷尔佳的研发依然饱受诟病,也给敷尔佳带来潜在的巨大危机。敷尔佳在研发上投入之低,是敷尔佳的“硬伤”。与同行可比公司2021年的研发费用相比,敷尔佳无论是总体研发费用还是研发费用率均远低于可比公司。据敷尔佳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0.39万元、147.97万元和524.2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4%、0.09%及0.32%;研发人员从2021年3月31号的2人增至2021年底的6人,平均薪酬为14.28万元。
然而,敷尔佳要面对的,却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89.7亿元和2.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23.4亿元和4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6%和105.7%,预计到2025年,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65.5亿元和201.4亿元。
这庞大的市场中,敷尔佳、巨子生物、安德普泰、创尔生物、贝泰妮占据了中国贴片类、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贝泰妮、敷尔佳、华熙生物、巨子生物、创尔生物占据了中国贴片类功能性护肤品的主要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显而易见的是,没能拥有核心技术或原料壁垒的企业,规模停滞或者下降是必然的。正如敷尔佳近年来的表现一样——最近几年,公司旗下拳头产品冷敷贴、绿膜销售额下滑,虾青素传明酸修护贴增长停滞,所幸公司顺应潮流推出新品积雪草舒缓修护贴,这才保住了整体销售额。
产品永远是品牌的核心,随着行业监管趋严,消费者终将回归理性。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及时建立品牌护城河,才能在潮水退去时,成为成功上岸的那一个。